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1
从成为一名教师开始,“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话语已经伴随我走过很多个春秋。翻开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前言中朱老师这样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教育是师生互相作用的过程”。其实,教师和孩子一样,是需要注入新鲜生命活水的花儿,是花儿与花儿相互吸引、相互映衬、相互推动的过程。同时,阅读前言,也让我感受到教师职业不再过于神圣化。教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再是蜡烛,以燃烧自己化为灰烬、照亮别人作为代价。同时教师也能从这份职业这个使命中,让生命幸福完整。看完整篇前言,感觉颠覆了以前所有对教师的形象比喻,但却更具人性,充满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让我有了阅读全书的冲动。
我们小学老师尽管工作的琐碎繁重和各种压力,有时让我觉得很累,但是只要看到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依然会从心底感觉快乐和幸福。朱永新老师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来自物质生活的满足,二是来自人际关系的满足,三是与自己的关系。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幸福感莫过于孩子从心里喜欢你。每天孩子亲热的挤在跟前跟我说这说那;每次双休日后来学校,孩子们踏进教室就扑过来抱住我的时候;每天回家前,孩子一定要听到我跟他说再见,祝他快乐的时候;每次我身体不好,孩子主动过来关心,给我捶捶背的时候;偶尔请个假回来,那么多孩子围着我问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来的时候……心里总是很温暖。看着孩子们游戏活动时的专注劲儿;看着他们饭吃得香香的;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越来越能干……特别开心和满足。教师这个职业,既平凡又圣神,平凡中彰显伟大,普通中蕴藏幸福。
书中提到,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关注每一个孩子,帮助落后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教育和孩子们的生活紧紧相连,给予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让他们成为主人。在一个班级里,孩子千差万别,当面对他们的时候,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在班级里的快乐。特别是对待一些落后和有问题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天使。
教师这份职业,让我们收获着快乐与幸福,但同时“教师”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在《致教师》中,提出教师也要正确的关爱自己。像废寝忘食之类,一味地奉献和牺牲,可以作为拼搏的状态,却绝对不能成为常态,要学会科学、合理、从容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因为教师不是神仙,教师生活在真实的土地上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精神领域,有着寻找幸福的权利。相信,让生命幸福完整,是每一个教师的心声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2
最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读《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人,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书中教师的问题、疑惑、故事等都是我们教师身边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发生的,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很喜欢书中的这一句话:“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自己。”“如果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那么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关注、不惹人怜爱的孩子。”
作为老师的我们,遇见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聪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们最喜欢的;成绩不好或纪律不好、特别是品行不好的那些问题学生,往往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其实,这些孩子的背后有着无数的潜能和优点,如果我们整天看到的全是他们的缺点,永远是无休止的批评,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糟糕;如果换个角度,细细观察,却能发现再后进的学生也有他自身的优点,假如能够把优点加以放大,给予他们自信,给予他们希望,定能让他们收获一个更美丽的童年。
班里的萌宇同学,纪律不好,让人头疼,却发现他热爱劳动,每次有值日生生病,他总是第一个举手说“我来帮他扫。”于是,顺理成章的,他成了班里的生活小老师,当上班干部的他,果然不一样了,还经常提醒别人要遵守纪律。另一个小熊,成绩不好,纪律不好,但他生活自理能力强,还非常懂礼貌,每天都是自己上学和回家,每次看到他脖子里挂着的钥匙,批评的话会变成关心的话,慢慢的,学生和我关系好了,就不会在课堂上捣乱了。
班里还有一个转学生,一开始时成绩很差,作业不写、上课讲话,每节课都搅坏我的好心情,然而有天数学课上,黑板擦不见了,全班孩子都帮着寻找,突然,这个学生冲上讲台,趴在地上,全然不顾满地灰尘,从角橱底下取出黑板擦交给我,短短几秒时间,孩子善良质朴的天性打动了我。
从那以后,我让他每天数学课前帮我开投影机,他对这个从未有过的“待遇”也很吃惊,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之后的数学课上,各方面的表现开始一点点进步,每一个进步都会给他鼓励,现在看看,似乎这孩子还挺可爱。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需要老师平等的对待。尤其是缺乏自信和关爱的孩子,老师的鼓励,能让他感受不一样的温暖。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会一路学习下去。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3
在朋友的推荐下,研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获益良多。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致青年教师》一书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 “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书中的事例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既可以从一件小事中发现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诉我们不放弃点滴机会,与学生平等会对话。《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真的很适合小学,以前也有试过听学生说话,前一句气得要命,后一句又感动得不行,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那一次,几个男生跑到楼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打他们叫了上来。其中有一个很老实的孩子,我很生气:“我不敢相信你也会和别人追跑打逗,而且你为什么不想别人一样认错!孩子沉默很久,说:“我一年级的时候也这样。”我一下子气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是要告诉我她原本就是喜欢追跑打逗学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没想到他后一句说:“后来老师说我,我就改了。”我忽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顽固的样子。那时候我真想跟他说一声“对不起”,并暗自庆幸,幸好没有立即批评他,幸好他低着头没有看我的眼睛。孩子们小,还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给他们每个人足够的时间,听他们说他们想说的所有事情。可是时间很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吴非老师执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样平衡工作、和学生交流之间的时间呢?而与他不同的是,小学生更喜欢跟老师说话,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偶尔快乐的感受。有时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说个够,听他们说话,然后夸奖他们。
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习惯的培养应是每天每日从不间断的,这就要考验老师敏锐的观察能力了,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看了《的确有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有些难过。确实,教师的力量很有限,它远不如家庭对孩子还得更有影响。可是,当看到吴非老师书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后,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说,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老师,能不断地在他心中种下善的种子,至少他不会变得太可怕。恶作剧、践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举,当这个孩子悔悟的时候,他会多么痛苦。教育不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如果我们能在这六年中,一直告诉他什么是好的,一直做给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学不会,他也会记得,就不会走得太远。因为在他小时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灵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小时候,我们对他的教育才能有点用,便更不能放弃。
把学生的心灵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护不需要很多语言,需要的是用行动去证明,用微笑去感化,用爱去浇灌。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4
《致教师》是新教育实验之发起人、总负责人,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的一部最新力作。
全书共分四辑,即“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生命的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共收录先生与一线教师对话的46封问答式书信,最后一辑收录自20xx年以来先生为寄语新教育同仁的5篇年度致辞。16万字的篇幅里,看见真实,也看见真诚;遇见理性,也遇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那是普通教师的“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因此,“致教师”,与其说是一个书名,不如说是一个意象。在文字与心灵相遇的地方,亮着心灵晤对的古典灯光。
看过朱永新教授的多部著作,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一位慈祥的长者正施慧于民。细细咀嚼品味,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和诗意的享受。
作为一名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难道不是吗?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得起繁华,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读书中,把自己修炼成如一座图书馆的人。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懒于读书。为此,朱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停滞的。”同时,又不无风趣幽默地为教师们支招:“自来水是压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是啊!当我们把读书当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样自然时,还会挤不出时间读书吗?在这种须臾不可或缺的阅读状态中,我们就获得了幸福。要是读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读第一页,慢慢地,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走姿态。
是啊,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武装自己,适应社会、适应工作需要、适应孩子们。在朱教授前言中的《我是教师》中提到的,“教师不是蜡烛,教师不能以化为灰烬做代价,以此去照亮学生。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固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教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谁的灵魂是机器,能用某种工艺任意修理完成。”说的好有深意,让我们以此来共勉吧!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5
人生是一场无法彩排的演出,教育是一场现场直播的实况,老师和学生,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老师就像导演,学生就像演员,教室里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双眼睛在注视着导演,这些伟大的观察家,在拿着最精密的显微镜,观察着导演的一举一动。这场现场直播的效果好坏,将会给学生的成长、生活带来直接的影响。作为老师,这是一种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最大的动力。
看完《致教师》我的心乱了,我在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了教师这一个行业,是把它当作谋生的工具,做个教书匠,平平庸庸过完这一生呢?有可能走到半道就被淘汰。还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演,不仅导演好自己的人生,还要为我的学生演员们指导出一幕幕精彩的人生。
回顾自己从教的这五年,根本没有真正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将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曾经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早已忘到了九霄云外。目标没了怎么还谈得上行动,谈得上努力?浪费了大好的青春。《致教师》一书中, 朱永新老师写到的最多的就是“新教育”,书中也透露了很多“新教育”的精髓,如新教育教师的“吉祥三宝”: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这“三专”给教师的成长、发展指明了道路。我应该行动了,不能再浑浑噩噩的走自己的教育路了,不能再过教书匠的生活。
在过去的日子里,听了很多名师、专家的讲座,这些讲座,内容都不一样,但都传递着同样的信息:多读书。这时自己就会想工作那么繁锁,每天过着“两头黑”的日子,哪有时间读书,总是给自己找很多理由。读了《致教师》后,不仅有一种很想阅读的冲动,而且还激起了我成长的渴望。打算把“新教育”文库和“大教育”书系的书依依捧读。我也想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没有人会找任何理由来拒绝幸福,为了幸福将所有“没时间”的理由扼杀。拾起书本,让阅读成为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开始行动吧,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是最困难的,但是,只有坚持,并且长期坚持,才会有奇迹的出现。
曾经也有过那么一次次的冲动,一次次的渴望,一次次定下的美好愿望和目标,但都输给了时间,输给了自己,输给了各种各样的借口。读完《致教师》,我明白了任何人都是一个奇迹,任何人都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要想成功,必须努力,且要坚持,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奇迹发生。每个人都是人生故事的作者和主人公,这个故事,由自己编剧和出演,由时光定格。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教育的舞台很大,演出的早间很长,一幕没有演好还有机会,只要不断努力,就会一幕比一幕更精彩,到谢幕的那天,即使没有雷鸣般的掌声,也会心安无悔。等到自己银丝满头时,回顾自己的一生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在我教师故事里出现的那些可爱并茁壮成长的“生命”们!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6
最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读《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人,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书中教师的问题、疑惑、故事等都是我们教师身边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发生的,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很喜欢书中的这一句话:“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自己。”“如果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那么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关注、不惹人怜爱的孩子。”
作为老师的我们,遇见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聪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们最喜欢的;成绩不好或纪律不好、特别是品行不好的那些问题学生,往往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其实,这些孩子的背后有着无数的潜能和优点,如果我们整天看到的全是他们的缺点,永远是无休止的批评,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糟糕;如果换个角度,细细观察,却能发现再后进的学生也有他自身的优点,假如能够把优点加以放大,给予他们自信,给予他们希望,定能让他们收获一个更美丽的童年。
班里的小铭,纪律不好,让人头疼,却发现他热爱劳动,每次有值日生生病,他总是第一个举手说“我来帮他扫。”于是,顺理成章的,他成了班里的生活小老师,负责发放筷子等,当上班干部的他,果然不一样了,还经常提醒别人要遵守纪律。另一个小承,成绩不好,纪律不好,但他生活自理能力强,还非常懂礼貌,每天都是自己上学和回家,每次看到他脖子里挂着的钥匙,批评的话会变成关心的话,慢慢的,学生和我关系好了,就不会在课堂上捣乱了。班里还有一个小景,一年级时成绩很差,作业不写、上课讲话,每节课都搅坏我的好心情,然而有天数学课上,黑板擦不见了,全班孩子都帮着寻找,突然,这个学生冲上讲台,趴在地上,全然不顾满地灰尘,从角橱底下取出黑板擦交给我,短短几秒时间,孩子善良质朴的天性打动了我,从那以后,我让他每天数学课前帮我开投影机,他对这个从未有过的“待遇”也很吃惊,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之后的数学课上,各方面的表现开始一点点进步,每一个进步都会给他鼓励,现在看看,似乎这孩子还挺可爱。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需要老师平等的对待。尤其是缺乏自信和关爱的孩子,老师的鼓励,能让他感受不一样的温暖。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会一路学习下去。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7
打开书,前言处的《我是教师》这首小诗,如同一杯espresso,香气扑鼻、口感醇厚,让人回味不止。细细品读《致教师》一书时,发现其更像一杯latte,没有过多的华丽外表,没有过多的酸涩咸苦,却多了一份真诚与感动。朱永新老师把自己对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与每一位教师分享,把自己对教师、对教育的热诚与挚爱向每一位读者传达。于我而言,除了收获满满之外,更多了一份思考与坚定。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教师,就一定要相信每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力量。”“如果我们发现孩子还没有‘开窍’,一定是时机还没有成熟,或者是你还没有找到打开他心扉之门的钥匙。”孩子天生性格迥异,拥有着无限潜力,谁也无法预料明天的他会带给你怎样的惊喜。有时不妨退出教师职业的框架,静静地呆在一个角落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太多的闪光点,是你从未知晓、未曾想过的。
有的孩子善于表达,总是迫不及待地告诉你有关他的一切,让你对他印象深刻;有的孩子善于表现,总是按照你的意思做好一切事务,让你肯定他的能力,然后委以重任;有的孩子善于沟通,总能与班上每一个孩子愉快地相处,让你放心地把班级管理的事情交给他。每每谈到这些孩子,总让你赞不绝口,引以为傲。但也有这样一些孩子,不爱围在你身边,问你这样、那样;不愿有事没事地凑在你身边,说要帮你干这干那;也不喜欢和大家聚在一块打打闹闹、说说笑笑,总是那么不起眼,不能引起你太多的关注。可当你静下心来,细细观察时,你会发现那些善于表现的孩子,总会要求去承担太多事情,从未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与特点,往往许多事情表面看起来不错,其实内里却一团糟,甚至毫无意义。而那些安静内敛的孩子,虽不会太多言语,却会细细思考,用心去做每一件他觉得有意义且是他能力范围内所能承受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他们带着纯真与真诚来到你的身边,把世间最好的爱给了你,千万不要因为学习成绩不够优异,而去否定他的一切;千万不要因为同一个问题讲了多遍,他还不理解,而去质疑他会故意和你作对;千万不要因为他偶尔犯得一个错误而对他失去信心,不再信任……多给他些自由、时间、空间,他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他会创造出令你惊讶的辉煌。
朱永新老师在书中提到“其实,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帮助每一个人认识他自己,成为他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最后成就人生的人只能是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是命运主人。”我想我能做的,无非就是尽我所能陪伴孩子,静待种子发芽、花朵盛开、果实成熟,坚守这片未被污染过的圣洁之地,做孩子童年世界的守望者。作文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8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书中讲述了青年教师的很多困惑,并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角度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以及对教育的深层阐述。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方面。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吴非老师指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老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这是吴非老师教育我们不仅要做好学生的老师,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胸襟辽阔的良师。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习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所以 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特别是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更是如此,因为聋哑学生的模仿能力更强,我们特师的教养对聋生的影响力会更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在我们面对聋生听不懂、学不会的时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残疾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心,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9
翻开《致教师》一书,淡淡的书香中,”我是教师“这首小诗赫然映现,”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感慨,的确,教师就是教师,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和学生的故事互相编织,我们的直播中有他们的身影,我们的最美时光中离不开我们的学生。
细读《每天都是最美时光——如何做晨诵午读暮省》一章,更多地感受到我们的最美时光中少不了书香萦绕。
朱永新教授提出,“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它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体现。”
朱教授希望孩子们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心灵得到唤醒,以饱满的的精神,开启一天的学习。想到我们学校每日的经典诵读就是开启学生新的一天的“必修课”,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领略了优美的母语,感受了诗歌所传达的情境、思想及音乐感。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民族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民族的整体阅读水平。新教育实验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民族的阅读,尤其是儿童的阅读。
犹记得上学时和好友一起读《红楼梦》,大家会反复读,把书中的所有诗句都摘抄下来,还按照格式韵味写一些酸文酸语;读《简爱》时会彻夜不眠,各自写下十几页的感悟交流,视旁人讶异眼光于不顾;读《文化苦旅》的时候,特别崇拜余秋雨,虽然感觉那时候有点装文青,但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至今怀念,觉得那是最美的时光,最幸福的时刻。
再看我们的学生,再也没有了我们儿时得一本书的欢欣,似乎也找不到在书中徜徉的快乐了。电视、网络、应试等等童年的杀手,肆意吞噬孩子们的闲暇、良知和身心健康,阅读的世界蒙上了灰色阴影。作为教师,很希望阅读能如一条潺潺的溪流,流进孩子们那金色的童心天地,让他们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
现在,孩子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读什么样的书。个人认为,老师和家长只需作适当引导,不可过分限制孩子们读什么样的书,采得百花方能成蜜,读书也一样。其次,是什么时候读。朱教授提出,午读只是一个象征意义的时间表述,不一定就是午间阅读。
再次,怎么读?朱教授倡导班级共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另外,一定的仪式感也是十分必要的,择一段时光,亮一盏灯火,捧一本好书,拈一枚书签,以此富于仪式感的方式,去另一个世界里走一走。当这种仪式感成了一种习惯,那就习惯成自然了。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如此坚持阅读,那暮省就也是意料之中了。
这个世界有走不完的路,看不尽的风景,读不完的书,但愿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尽我们所能,引领学生用最美的时光去读书,去感悟,能带给学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心灵旅行,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中,去体味书里的精彩与睿智,让学生收获成长,收获幸福!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10
寒假中收到了学校的教师共读一本书——《致教师》。翻开这本书,才理解到本书中书名中的“致”字的与众不同。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写给一线教师的一封封书信。在书信中他分享了自己多年关于教育教学,以及教师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语重心长地解答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及个人发展中遇到的各种苦恼。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读过这本书后,也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更被前辈自身对教育的热爱所感动,更从中体会到一个教育前辈对后来教育者的殷切期盼,也让我对教师这份工作更加珍视。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落实基础训练是平时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我特别关注这一篇文章——《让语文回归生活——如何做好听说读写?》。
多角度培养“听”的能力。就像文章中说的那样,“在人际交往中,、听非常重要。听的时间远远超过说的时间。听意味着眼睛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意味着能够对说者予以及时的反馈,意味着对人的尊重。”那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如何落实这一点呢,其实不仅仅是我们从还给孩子们听的内容上进行丰富,并从听的方法上与同学们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认真倾听,有效的沟通,把这种最基本的能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一辈子都受用。如告诉学生,在听的时候要抓住关键字词的意思来进行理解,而且不能忽略语调、身体姿势、手势、脸部表情和眼神所表达的意思。在听的时候也要及时通过点头等动作来表示自己正在倾听等等。也就是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听也应该作为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多渠道的培养“说”的能力,除了平时在语文教学中循序渐进的教学,书中更提醒我们注意引导学生的表现欲,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说话的能力。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的读写绘项目和口头作文项目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将阅读、情感、思维、表达整合为一体。让学生在写绘的过程中,通过绘画语言、口头语言和文字性语言,让学生更加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可以说“读写绘”是一种适合低龄段儿童的全新的阅读,并解决了低龄段学生受知识所限无法完整的表达阅读后的感悟的困难,为老师及家长提供一扇让我们观察、理解儿童的窗,更为孩子终身阅读打基础。
提升阅读兴趣,促进语言积累。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都能够学得好、记得牢。新教育提出的师生共读正是为了培养真正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如每天中午全班同学一起读,假期里师生共读一本书,都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积极阅读,也建立了老师与同学们有了共同的话题,让老师了解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恰当地引导学生去读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师生共读成为学生一向喜爱的活动。
多鼓励学生以说促写、说写结合,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改写、续写或写缩写等等很多的训练方式,全方位、多渠道的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书写训练。我们更要鼓励学生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去年下大暴雪的那一天,孩子们写的日记就写得非常的精彩,思维也特别活跃,是写命题作文所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生活中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多观察,写作能力也就渐渐以提高了。
其实,由于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因此,我们训练的内容形式上也应当不同。在提高学生听些读写能力方面并没有一定之规,上面提到的方法也只是冰山一角,在教学中需要我们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才能将听说读写落到实处。读了这篇文章,让我对新教育又有了些许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将课内课外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听说读写合理组织,和谐操作,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学有成效。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11
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不禁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干””。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书中平实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读完后,就如同说的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习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所以 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特别是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更是如此,因为聋哑学生的模仿能力更强,我们特师的教养对聋生的影响力会更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在我们面对聋生听不懂、学不会的时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残疾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心,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12
谈到教师,人们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会说: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很多时候,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评价都是过于神圣化。
暑假里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书中第一辑中这样写到:"教师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基础。"读完这句话,我的心里充满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老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
记得自己刚走上教育岗位的时侯,我们有同学做了销售行业,在商城与人侃侃而谈、唯利必争,我是自卑的;有同学在服务行业混的风声水起,职位攀升,我是自卑的。但在我的阵地上,在那三尺讲台上,我是自信的。面对台下三四十个孩子,我侃侃而谈,娓娓道、轻松自如的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我很骄傲,我是开心的。迄今为止,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年了,但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从哪里,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自教育,于我的学生。当一个学习不积极的孩子,在我的教育下,在堂上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堂活动时,我的内心是幸福的,当一个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在我的关心、教导下能懂礼、感恩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满库同学是我们班较腼腆的一个孩子,爸妈在北京做生意,平时和爷爷在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我对他会格外关注一些,这个孩子的脾胃不是太好,有时常会胃疼。记的有一次他胃疼,在征求了他家长的意见下,我带他去医院看了看,开了药吃了之后,还用热毛巾给他敷敷了肚子,直到他睡着,我才离开宿舍。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就注意在平时吃饭时会经常提醒他,先喝汤,要细嚼慢咽,平时注意不吃生冷的食物。这孩子胃疼的毛病很少出现,人也胖了些。每次给家长沟通都是满满的感激。腼腆的小男孩也开始主动和我说话,我打扫卫时会主动帮我,我改作业时会凑到跟前和我聊天,甚会至心疼我不愿给我添麻烦。被学生信任,被学生亲近,被学生感恩。作为老师这是我的幸福。
还有一个已经毕业六年的学生,每年的教师节他都会记得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祝我节日快乐。我是感动的,幸福的。我的幸福自于孩子们健康的成长,自于孩子们优异的成绩,自于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自于孩子们偶尔给我带的小惊喜,记的我生日那一天,同学们秘密布置黑板,每人一句祝福的话,同学们的贺卡,同学们的画,使我感动满满,我想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幸福感了。
教师这个职业,既平凡又圣神。我们的幸福很简单——也许是今天哪个学生堂上表现出色;也许是哪个学生有了进步,也许是哪个学生改正了错误,也许是自己取得了进步,也许是她们离梦想更近了一步。做一名教师不易,做一名优秀教师更不易,也许前路上仍然有很多困难和磨练,但我相信,我的努力和坚持,会让我收获很多。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13
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中写到:“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常识”就是“基本知识”,我们日常工作就是教育教学,那教育教学的常识是什么?
新教育提出的“让人成为他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是常识;李镇西老师说的“用儿童视角做教育”是常识;“最起码的尊重,最朴实的教学”是常识;“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慢,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是常识;爱孩子是常识;相信孩子也是常识······
原来这些都是常识,可我们每天是否在遵守常识呢?
在学校现场,很多老师为了考个好成绩,拿个好名次,一味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考得不好,就用罚抄十几乃至几十遍的方法来补自己的教学之不足,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这样的现实还时有发生。
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着、讲解着,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容器,给一点就装一点,不给就等着,学生没了问题意识,没了自主思维,甚至没了自我,这样的课堂也存在着。
有些老师对学生说话浅薄粗俗,更有甚者恶语相向,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在学生心中是什么形象,更没有想到自己的教育语言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坏影响。
大家都知道教育凭借的是人的爱心与智慧,“教”和“学”的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可当我们高高举起所谓“教师的尊严”旗帜,俯视学生时,又怎能奢望学生的亲近呢?由于我很少批评学生,学生和我走得比较近,和学生谈话时也多是温和的语言,曾有同事见了说:“你班学生怎么不怕你呀!”呵,为什么非要让他们“怕”我呢?难道不怕就不是老师了吗?“亲其师,信其道”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也是常识吗?很多老师嘴里念叨着这句话,手里却拿着惩罚的“鞭子”,没有“亲”,何来的“信”?
如果能把名利看得淡泊些,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就不会采用无用的罚抄形式和无休止的繁琐讲解了;如果能时时想到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养成,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品质,或许会重视话语方式,不敢有粗俗的行为;如果懂得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就不会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把学生当成朋友或孩子。
再次回味吴非老师的那句话:“我们日常工作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可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发现这些教育常识,或许一个教师,要通过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而这也都是在不断学习中总结发现的,同时又需要众多发现者在以后的实践中去努力维护,做一个不违背常识的教育者。
老师们,教育常识就在那里,你可看得到?又能否做得到?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14
最近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其中有一篇《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如何对学生一视同仁》,读后我掩卷细思,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深感惭愧,这篇文章也让我茅塞顿开,如梦初醒。
“一位老师所要面对的孩子是差异巨大的生命,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同仁,可以说十分正常。但是作为一个老师,正是得知这一点,我们才更应该记住:孩子的不同,不能够成为我们厚此薄彼的理由……作为教师,就是要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其实,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帮助每一个人认识他自己,成为他自己。”
这些语句直击心灵,让我读后念念不忘。我反思了一下自己,觉得我太爱给学生贴标签,每天只关心他们的表现,极少关注他们本身,我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再这样下去,我也许就要毁掉他们的童年,毁掉他们可能的成熟丰满的明天。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首先我要改变对一些孩子的态度。
张思是我们班有名的调皮鬼,他经常让我感到头疼和不耐烦,这不今天上课时,他居然半扭着身子,歪着脖子,跟后边的同学窃窃私语。我气得七窍生烟,满腔怒火快要从眼睛里喷射出来,他无视我的愤怒,继续我行我素。下课后,我把他约出来,按捺住自己的强烈不满,像对待我喜欢的孩子一样,柔声细气地说:“看你文质彬彬,我一直以为你是个知上进的好孩子,不应该给我一个调皮的印象呀。”原本有些吊儿郎当的张思,听完这句话,惭愧地耷拉着脑袋,像个雕塑,一动不动。从那以后,他低调了许多,上课也能做到安分守己,不再调皮捣蛋。某次作文课,张思跟同桌李霞拉扯起来,我走过去,示意他们安静,李霞一把扯过张思的作文本,塞到我怀里,嘴里直嚷:“老师你快看他的作文。”
张思的脸刷地一下就白了,像只等待围捕的小兽,惊恐万分。我有些疑惑,拿着本子认真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写着:“王老师像只凶恶的大老虎,眼睛瞪得铜铃一样,我哆嗦哆嗦地站了起来,脚下像绊了两个大米袋,费力地向前挪……”我忍俊不禁,拍拍他的肩膀:“写得不错,比喻很贴切,形象生动。”张思满脸吃惊:“老师,我真的写得很好吗?”“嗯,真的写得很好。”我直视他的眼睛,郑重地点点头。他显得很兴奋,脸蛋而红扑扑的,像朵快要绽放的映山红。晚上,我注意到他更新了说说,他拍了那篇作文,旁边备注:我不知不觉爱上了学习。看到这些,我恍然大悟,他之所以自省转变,就是那些我不经意间的赞赏。这真应了朱教授说的,爱是教育的底色。
虽然,我现在只改变了一名学生,但是那种幸福的滋味是别人难以体会的,我想我被《致教师》唤醒了,我愿意创造更多这样的幸福。借用朱教授的话,那就让我挖掘自身的无限潜力,激发不可限量的能量,让明天远远超出想象,为孩子的童年抹上亮丽的一笔。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15
最近,我读了《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人。当我翻开这本书后,书的前言就让我很感动。在前言中否定了人们对教师的普遍的形象比喻,让我感觉和作者的心一下子就融合在一起,有了把这本书读下去的欲望,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华丽的词汇,没有教师的过多的酸涩咸苦,全诗是那么的真诚,让人感动,他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感悟让我们觉得是真正的被人理解了。书的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我很喜欢书中这几句话:“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自己。”“如果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那么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关注、不惹人怜爱的孩子。” “做学问,一定要先学“问”,自己能提问题,在经过自己的思考想问题,自己求得答案。这才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才是真正掌握学问,增长学问。”
作为老师的我们,遇见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聪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们最喜欢的;成绩不好或纪律不好、特别是品行不好的那些问题学生,往往是让人头疼,喜欢不起来的。其实,这些孩子的背后有着无数的潜能和优点,如果我们整天看到的全是他们的缺点,永远是无休止的批评,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糟糕。如果换个角度,细细观察,却能发现再后进的学生也有他自身的优点,假如能够把优点加以放大,给予他们自信,给予他们希望,定能让他们收获一个更美丽的童年。
书中说得不错,“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教师,就一定要相信每个生命都有与生俱来的力量。”“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没有‘开窍’,一定是时机还没有成熟,或者是你还没有找到打开他心扉之门的钥匙。”“其实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帮助每一个人认识他自己,成为他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最后成就人生的是自己,因为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孩子们都是带着纯真与真诚来到我们的身边,把世间最好的爱给了我们,我们老师不要因为他们的成绩不够好而去否定他的一切;不要因为一个知识点讲了多次,他不理解而以为他们是在和我们作对,而放弃他们;不要因为他们一时的冲动犯了错而对他不再信任,没有信心……要多给他一些时间,空间,让他们去发展,等他们最后爆发出他们的潜能,创造出让我们难以置信的辉煌,我们能做到的是,作为他们人生的守望者之一,尽我的所能陪伴好他们,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静待他们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会一路学习下去。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duhougan/2021-03-23 081818/432945.html